莲花街道大中村蔬菜种植基地 资料图
每天凌晨4点,在位于我区的重庆韵新屠宰场内,工人准时将刚刚处理好的毛肚装袋,再交由运送人员直接分车运往各个火锅店。同样,在莲花街道大中村蔬菜种植基地,刚刚从地里采摘的辣椒、番茄、豆芽等火锅食材也正在源源不断送往各大市场,以供火锅店选购。
从规模种养到精深加工,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。近年来,我区聚焦火锅食材产业,积极推进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火锅全产业链建设,按照“一产往后延、二产两头连、三产走精端”的发展思路,从“泥巴”到“大巴”再到“嘴巴”,这条火锅食材产业链正在巴南逐渐发展壮大。
一产往后延
聚焦种植养殖端最根本
一大早,在莲花街道大中村蔬菜种植基地,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。“现在正在采收香菜,这可是烫火锅的重要食材。”大中村党支部书记廖大全乐呵呵地说。
据介绍,大中村蔬菜种植基地的香菜年产量能达500吨,占主城中心城区香菜供应量60%以上,不仅有香菜,这里还有辣椒、番茄、花菜、黄瓜等多种类蔬菜,也是烫火锅的重要食材。廖大全透露,目前,大中村正在打造中坝岛火锅食材原辅料基地,未来将打造成重庆市一流的香菜、葱类生产基地,实现高品质产品供应。
这也是巴南火锅产业链中最接地气的一环——“泥巴”。
作为重庆中心城区农产品供应大区,我区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火锅原辅料年产量可达4.69万吨,蔬菜及食用菌年产量达52.2万吨,渔业年产量2.4万吨,生猪、牛羊年出栏21万头。
聚焦火锅食材的种植养殖端,我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,分别在石龙、姜家、鱼洞等地开展葱、姜、蒜、菇类以及辣椒种植,实施“姜家黑”豆腐等火锅食材的定制,并引进芽苗菜龙头企业深圳禾顺公司,投资1400万元,打造重庆最大豆芽设施农业基地,预计豆芽年产量达1.8万吨。此外,我区还引进麦麦科技集团,投资1.5亿元,打造全市第一设施蔬菜基地,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工厂化设施蔬菜基地。
二产两头连
聚焦加工运输新模式
在位于我区的重庆翔翔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车间内,工人们正在进行鲜毛肚、鸭肠等火锅食材的加工处理……在工人精挑细选下,一袋袋新鲜的毛肚包装完成,整个过程井然有序。
今年,以重庆翔翔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为主的5家火锅食材加工企业将集体入驻重庆公路物流基地,全力打造火锅食材产业园。目前,我区已发展火锅食材产业规上企业15家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、全产业链链主企业4家、屠宰企业3家,火锅食材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。
今年,我区新农合公司与老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以后每年,将有50万头高品质肉牛配额全部定向配送到巴南,这也标志着巴南海外养殖基地正式建立。
依托自身优势,今年,我区将打造“巴实毛肚”区域品牌,开展巴实屠场毛肚、巴实鲜毛肚、巴实发毛肚等品类高端产品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制定工作。同时,利用好区内奶牛梦工厂、重庆茶叶集团等优质企业,将解辣的酸奶、解腻的茶饮等“搬上”火锅餐桌。
我区还积极推进覆盖全球的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建设,打造连接东盟、辐射西南的火锅食材运输网络,利用北京新发地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,形成连接东盟,覆盖全国的全产业链供应新模式。此外,我区还将依托“耘间·农业产业互联网”“巴实游”等平台,建立全市的毛肚类火锅食材集采集配体系,这样一来,巴南火锅食材全产业链也跨出了“大巴”这一新的步伐。
三产走精端
聚焦餐饮文化消费相结合
作为巴文化的发源地,我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,“老巴县火锅”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为了让“到巴南烫火锅”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,我区将文化旅游与火锅产业相结合,精心策划火锅文旅板块,包括“巴食谈”沙龙、火锅主题川剧等。同时,推动建立重庆火锅标准模式,树立最具重庆火锅特色的标准化模式,积极开展“火锅调味”专项能力培训,便于食客品尝最地道重庆火锅。
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,川渝市民熟悉的刘一手火锅,也在我区有新的“大动作”。
那就是,刘一手火锅将投资10亿元,通过整村打造,在巴南形成新的火锅产业基地。项目投产后,产值将达到100亿元,每年接待至少200万人。
未来,我区将立足打造高品质、高附加值的“双高”农业先行区,不断加强火锅食材加工能力建设,开发火锅伴手礼,因地制宜打造剧场火锅、花园火锅、温泉火锅等多形式多场景的火锅产业,推行健康绿色的火锅新业态,推动“泥巴、大巴、嘴巴”的“三巴”全链条产业走深走实,不断助推火锅全产业链做大做强,实现致富增收。